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

逢甲大學共善樓落成 全臺唯一校園地景建築


逢甲大學自創校以來規模最大的建設案「共善樓」,於114年2月16日隆重啟用。

共善樓坐落於佔地5.7公頃的逢甲大學水湳新校區南側,由國際知名建築大師隈研吾精心打造,為全臺唯一的校園地景建築。共善樓的建築細節展現了非凡的技術挑戰,主要結構由 191 支鋼樑組成,每一支尺寸皆不相同;1,750 片玻璃帷幕中涵蓋 1,000 種不同規格;4,900 片日檜木格柵則細分為 3,400 種尺寸變化;而最具隈研吾建築特色的飛簷,在 1,183 片倒吊板中,就有 1,100 種不同尺寸。這些數字充分展現了共善樓對細節的極致講究,也意味著施工過程充滿挑戰,每一個構件都需經過細緻計算與精湛工藝,才能最終呈現這座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建築美學的獨特地標。

此地標性建築不僅象徵逢甲大學的發展新里程,更與水湳經貿園區綠色智慧的永續願景相呼應,並與中央公園北側的綠美圖、會展中心南北相望,共同構築出臺中最美天際線。


共善樓由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,是全臺首座校園地景建築,更是其在臺灣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

共善樓設計融合「負建築」的建築哲學與逢甲大學「共善教育」的核心價值,建築通過低碳建築認證,未來60年將減少近2萬噸碳排放,展現逢甲大學在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方面的決心,展現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。
充滿陽光與綠意的200人多功能廳,靈活的空間配置,適合進行小型講座、互動式教學、或是跨領域討論,是一個能啟發學生創意與促進交流的場域。
生日堂將舉辦大型講座,引領逢甲學生在科技、人文與國際視野的素養;透過經典通識與大一統籌課程及藝術展演,讓新生進入這個啟發跨領域思辨的開放學習空間。













2024年4月30日星期二

「二一步道」挖除重整 終結校園傳說

 本校圖書館前一大片草坪,中間兩條叉字型步道,被學生們稱為「二一步道」,相傳只要從中間走過去,那學期就會有1/2的學分不及格,同學經過的時候都會盡量避開。

          二一步道原貌。翻攝逢甲大學臉書。

為鼓勵大一新生自主學習,本校曾經於2012年舉辦封印儀式,由當時的張保隆校長至該步道發放「追分成功」御守給學生,希望可以破除傳言,但還是有不少學生不敢走過步道。

學校2024年3月26日進行廣場景觀綠美化時,開挖這條「二一步道」,將這流傳30年的老傳說「徹底封存」。「二一步道」是不少校友的共同回憶,隨著二一制度走入歷史,二一步道也因為校園綠美化,被剷平而正式封印。




開挖「二一步道」,流傳30年的校園傳說「徹底封存」。


    圖書館前廣場進行校園綠美化後的全新樣貌。

2023年9月18日星期一

逢甲大學校門字牌拆卸退役,待換新裝

逢甲大學校門自民國66年起,陪伴我們至今已逾45年,校門上出自重建人高信先生之筆的「逢甲大學」四個字,經過日曬雨淋,字體斑駁,看出歲月的痕跡。民國112年9月15日拆卸正式退役,並將於9月23日換上「拓印原版字」的新裝,繼續陪伴一代又一代、一屆又一屆的逢甲人度過青春。






民國112年9月23日校門已換上「逢甲大學」拓印原版字的新裝。

2022年8月12日星期五

現任校長 王葳博士

  民國111年8月1日新學年伊始,逢甲大學在人言大樓啟垣廳隆重舉辦111學年新校長就任典禮,由高承恕董事長代表董事會,頒發王葳博士第13任校長聘書,並在高董事長見證下,進行校長印信交接。
  王葳校長為逢甲大學經濟學系教授,在校服務逾30年,有近20年的行政經驗曾任系主任、院長及教務長職務。此次接任校長,她首先感謝李秉乾校長及四位副校長的支持,卸任後無私地繼續為逢甲奉獻,傳承他們豐富的經驗。她堅信所有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,承諾將以求知若渴、虛心若愚的心境,懷以無比堅毅的信心與勇氣,在董事會的支持下,與所有師長同仁攜手前行、互相成就、彼此溫暖,共同打造一所高教育品質的大學,堅持彰顯暨發揮教育的核心價值讓所有逢甲大學的互動關係人,因逢甲大學的努力與奮鬥的成果,而感到光榮與驕傲。
  王校長未來三年的辦學方向和目標,主要分為教學改革、智慧學習、資訊與行政革新、鏈結產業、穩固生源、凝聚校友與環境永續等七大項:
  1. 教學改革:在課程、在制度上設計,例如:持續推動創新學制、強化數位學習和CDIO課程整合,讓學生將來畢業之後具備開創未來的能力。
  2. 智慧學習:隨著逢甲大學正在進行建校以來最大的建設案,興建詮釋新大學精神的共善樓,將對全校師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截然不同的改變,她也會積極地將校園資訊化的再提升,才能配合最先進、充滿機能性和便利性的校園環境,真正落實「美麗校園、智慧學習」。
  3. 資訊與行政革新:在行政革新方面,希望能達到核心團隊年輕化,建立學習型組織,重視專業發展與培力,推動行政團隊的跨領域協作,改造煥然一新的行政風氣。
  4. 鏈結產業:透過甫成立的科技發展辦公室,扮演老師與產業之間的橋樑,逢甲大學未來會是跟產業鏈接最深入的一個學校,成為大中部科技發展重鎮。
  5. 穩固生源:面臨少子化和疫情的衝擊,王校長也有十足的信心,已奠下良好辦學績效的逢甲大學,只要穩固招生基盤,適當地逐步調整生源結構,相信能從容應對。
  6. 凝聚校友:透過課程的鏈結和合作,藉由知識和經驗的相輔相成,看到合作辦學的可能性,對校友企業經營、對在地學生的實習都是加乘的效果。
  7. 環境永續:最後一項,則是不容忽視的大學社會責任,未來要深入到每一個系都有USR與SDGs的目標,落實在地關懷與環境永續,讓學生學習到的專業,除了個人就業還要能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,善盡社會大學責任。

2021年11月4日星期四

福星校區-精采學舍

 福星校區以全新面貌登場,新建的精采學舍於民國109年11月15日啟用,該學舍有八層樓,一~四樓為男生樓層、五~八樓為女生樓層,十九戶家庭式宿舍及一四六間套房,總數六O四個床位。整建後的男女宿舍多了明亮的公共空間、健身設施和洗衣坊,拓展與融合同學的生活圈,住宿生活充滿家的溫暖。

精采學舍

精采學舍樓中樓四人房的厨房。

精采學舍B1交誼廳。


行政一館-創新教育基地

 行政一館為本校遷校西屯時早期的建築之一,保留當時的古樸、典雅外貌及檜木窗稜,已打造為全新的智慧教室-「創新教育基地」,並於民國109年11月15日啟動;目前以雲創學院的雲端技術課程為主輔以政府委辦課程。該基地是本校與Amazon AWS雲端服務培訓及Apple RTC區域培訓中心的重要場域,作為AWS雲端技術及移動平台App程式設計的培訓基地。
創新教育基地()
創新教育基地()
創新教育基地(三)

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

游翰堂-漢字文化中心

       民國一O九年四月十四日「游翰堂-漢字文化中心在圖書館一樓揭牌啟用。「游翰」二字,取其「游於藝而弄筆翰」之義,希望打造一個開放又舒適的空間,讓全校師生自由自在地書寫漢字,更期待能成為深耕漢字文化的基地。

       中心區分為書寫、展覽、茶藝與閱讀四大區塊,書寫場域提供書法、篆刻、水墨教學;展覽場域除了常設展外,每年有六檔以漢字文化為主題的策展;茶藝場域除教學外,亦開放體驗品茗與練習茶藝技巧;閱讀場域主要提供碑帖與漢字文化相關書籍的閱讀,亦可作為學習問題討論的空間。 

閱讀場域。

茶藝場域。

書寫場域。

展覽場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