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

逢甲的門戶 校門歷史回顧



  本校於民國五十二年二月十九日,正式搬遷至西屯,按第一屆校友謝京華老師的回憶「五十二年遷校時,西屯地區未經開發,十分荒涼,沒有圍牆,不知道學校界線在那裡,沒有校門,到處可以出入」。



  民國五十三年十一月廿八日,位於文華門的新校門完工,但北側圍牆直至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四日才興建完成,文華路旁的眷村仍就挨著校門口。後因學生日益增多,文華路校門在學生上、下課期間,擁擠不堪,人車共道,險象環生,於是校方出面與市府和省政府協調,要求提早開闢逢甲路,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十日,新闢校門大道逢甲路與新建校門,同時完工。




  民國六十九年,本校改制大學,將原有校門增高,背面則有當時高人言董事長所題之「業精於勤」四字,用以勉勵學生勤奮向學。



  民國八十五年,黃鎮台校長於任內著手進行校園景觀重新規畫,將校門改建,警衛室移位,並於榕榕大道前興建噴水池一座,完工後景觀煥然一新 。


  學校的發展史,從校門的改建中也可見出端倪,從文華路到逢甲路,西屯地區的快速開發,從原本軍用機場用地、四週荒涼的農田景象,到今日,逢甲路週遭的黃金地段,房價節節飆漲。一路走來,逢甲從大坑創校-暫借北屯國小-遷校西屯,有今日的成績,都是無數前人所奠下的穩定基礎,今初嚐甜美果實,無限歡喜時,應秉持著「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,今日之成不足以自限」之心,持續不斷的向前邁進,以達到「亞太知名大學」的美麗願景。

2008年1月16日星期三

猜一猜  逢甲校訓



  民國五十三年九月廿四日,第十七次院務會議通過修正本學院組織規程及決議以「忠勤誠篤」為本校校訓。

  按本校學生手冊上所載:

  「忠」字有從中從心,即集中心力之意。古人常云:「求忠臣於孝子之門」,”忠”字常與”孝”字並稱,意謂能盡孝者必能盡忠,故本校以「忠」字為校訓之首。

  「勤」字可解釋為孜孜不倦,埋首苦幹的意意,”勤”字與”儉”字並稱,勤儉是個人自強之道。

  「誠」字從言從成,有真無欺之意。我們常把「熱誠」二字合用在一處,能以熱誠待人者,彼此必能互助合作。


  「篤」字,有篤實踐履之意,又有篤行不倦之意。篤行有貫徹紿終完滿達成的意思,亦即”力行”之意。
 

  四個字的逢甲校訓,潛移默化的在校園中發酵著,一如「嚴管勤教」「師愛生尊」的辦學理念,超過十五萬名逢甲校友,秉持著忠於事、勤於學、誠於心、篤於行的精神,在各行各業貢獻所學。

  加油...逢甲人。

Say Goodbye - 勵志園


  這個地方是哪?在逢甲校園裡嗎?是的,它曾經是逢甲校園裡的一景,勵志園。民國六十六年在高人言董事長與廖英鳴校長的指示下,由建築系與都市計劃系老師精心構思出的一個休閒園地,並由高人言董事長命名為「勵志園」,於同年四月一日完工啟用。
  
  勵志園原位於女生宿舍與工學館之間,旁有第一招待所,從照片中我們隱約可以看到第一招待所與工學館,然一招與工學館於日後均經過整修,已照片中的模樣有了些許的不同。園內有一優美的同心圓曲線,配以步道動線,與弧形廊道相通,用為緩衝校內建築外型直線的感覺,烘托逢甲建築魅力,使原本嚴肅的空間,平添了幾分熱鬧的氣氛。

  
  位於女生宿舍前的勵志園,擁有最佳的地理位置,每當男女同學約會結束後,男同學送女同學回到宿舍門前,離情依依,天天都在勵志園內上演著。
  
  民國八十八年,學校二期景觀工程開工,拆除勵志園與第二招待所,並將第一招待所加以整修,勵志園從此走入歷史。

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

榕榕大道的過去與現在



  榕榕大道是逢甲校園景觀的主軸線,民國五十二年逢甲從北屯搬遷至西屯,當時的西屯一偏荒涼景象,附近都是水田,上學走的是田埂路,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就跌到田裡;校舍的建地原是軍用機場,石頭、雕堡等遍佈四周,在這一片荒蕪的校區裡,張希哲校長在現在榕榕大道的現址上種植45棵大王椰子樹,後因機場用地椰子樹的鬂根不易生長而逐漸枯死,在陳玉宣校友的建議下將土地翻新,改植榕樹,才有今日綠葉成蔭的「榕榕大道」。






  初具雛型的榕榕大道,在全體師生的照顧下,日漸成長茁壯,而其貫穿校園,位於校園行政與教學區的中心位置,重要性可見一般。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十九日,校園環境改善小組成立,以李元棟總務長為召集人,提出改善校園環境的構想,並決議調整交通系統,擴大行徒步區。經多次協調會議與公聽會,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十六日榕榕大道景觀工程正式開工,同年十二月廿四日完工。






  舖上地磚的榕榕大道與星散的草坪連成一體,形塑出獨特的校園意象,師生來往行走於上,有形無形間隔絕了校門外文華路的喧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