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

第一招待所特展-逢甲的國際化與學術交流



  本校自創辦以來,歷任董事長、校長均極重視國際學術交流,認為國際學術交流係本校邁向國際一流大學目標最重要的一環節。民國五十六年及六十年,提出「展開國際關係」與「與外國著名大學合作,促進國際學術文化交流」重要校務發展方向;七十六年成立「國際事務委員會」統籌國際學術交流、締結姐妹校、交換教授互訪和交換學生等事;該會於八十八年改制更名為「學術交流室」,直至九十二年成立「國際事務處」整合學術交流室、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的業務,建立國際事務的內外事權統合窗口,擴大服務範疇,加速本校邁向國際化的步伐。從「國際事務處」單位組織的演變,即可窺知學校對國際事務的重視。

  今年第一招待所特展主題為「逢甲的國際化與學術交流」,透過一張張的照片讓你回顧與瞭解學校“國際化的歷程”與在“國際學術交流的努力”。此次特展配合抽獎活動,答對相關問題可領取抽獎卷一張,前五百名參觀並答對問題者,可獲贈精美小禮物,歡迎全校師生、教職同仁及校友蒞臨一招參觀。

展覽主題:逢甲的國際化與學術交流
展覽期間:2008年11月14日~2009年3月31日
展覽地點:第一招待所
開放時間:每週一、三、五,下午3:30-6:00

  為鼓勵學生、一般社會大眾參與「逢甲的國際化與學術交流」特展,特舉辦抽獎活動,以增進民眾對逢甲大學的認識。

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

學校的最古老建築之一 工學館中庭平房



  工學館中庭的平房是逢甲搬遷西屯的第一期建築之一,民國五十二年啟用,將近四十年間的輝煌歲月,栽培無數工程人才,於九十年拆除,功成身退,正式走入歷史洪流。

  
  按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出版的《私立逢甲工商學院概況》附錄-「私立逢甲工商學院平面圖」一圖,工學館中庭平房在五十二年時是為物理及測量儀器室(13)、化學實驗室(14)、體育組(15)、醫務室(16)、職員宿舍(17)、臨時宿舍(18)等。



  民國九十年,拆除前實習工廠一景。

現今工學館中庭一景。

私立逢甲工商學院概況



  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,學校發行了第一本《私立逢甲工商學院概況》,書內記載著校史、董事會、行政組織、各學系概況及課程、教務概況、訓導概況、總務概況、夜間部概況、現任教職員名錄、重要章則、附錄等各項,此後陸續出版各期學校概況直至民國八十四年止(發行第十九期)。以上資料來源:逢甲校刊

  

2008年5月6日星期二

關懷同仁婚姻大事 介紹成功可獲獎金

每每翻閱校刊在求證校史檔案室裡這成千上萬張照片時...
總會發現幾則"特別"或"可愛"的新聞...

民國75年12月18日,在某項會議中,廖英鳴校長特別請求與會同仁,
能將未婚同仁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,為他們的終身幸褔多作安排。
只要有人介紹成功,他要頒發獎金給介紹人。
From:逢甲校刊,第189期,第5版

看到這一則新聞時...不由得噗哧一笑...
第一個感覺是好可愛哦....介紹成功居然還有獎金可以拿...
但也感到很窩心....校長把所有教職同仁都當成了自己的子女..
擔心單身的教職同仁因為學校行政工作的忙碌...
錯失認識異性的機會...因此鼓勵已婚同仁多多幫忙...
讓校內每位同仁都能擁有幸褔美滿的家庭...

比較好奇的是...現在介紹成功還有獎金可以拿嗎??
ha ha ha ha ha...just kidding...

2008年5月1日星期四

昨天學生會正副會長的選舉...

昨天(2008.04.30)學校舉行第十五屆學生會正副會長、系學會會長、學生議員三合一選舉...
在校園各處都可以看到投票處....服務的同學們很熱情的邀請大家投下手中神聖的一票..

在校史檔案室工作的我..不由的好奇....第一次"民選"的學生會會長是哪一年開始舉行呢?
我想這是職業病吧...翻了翻校刊...找到了

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三日,全校普選第一屆學生會會長,由電機四甲南健中同學獲選,
另副會長當選人分別為經三乙姚之蕾及合經二甲許文皇同學。
From:逢甲校刊,第269期,第1版

十五年來....總計應該產生了15位的學生會會長...
若15位前後任學生會會長.....能相約齊聚一堂....
說不一定能激盪出什麼火花....^^

分享  劉安之校長九年感思音樂會  校園建設篇

一個學校的成長、茁壯...從來不是來自某一個人的努力..
在董事會、歷任校長的領航下...
全體教職同仁的努力不懈的協助...
成就今日的逢甲....


影片提供:逢甲大學數位媒體研製中心

2008年4月24日星期四

分享 劉安之校長九年感思音樂會 歷史的一刻

影片提供:逢甲大學數位媒體研製中心

傳承與創校-逢甲大學近十年的發展 高副董事長序  同行

同行   

  人生的際遇多數是偶然,但偶然之後如果用心,那就可以成就一片壯闊的天地,讓再來的人們徜徉。  

  初識安之應是九年前與資訊中心同仁尾牙的那夜,在小飯館把別人錯送的紅酒給痛快的乾了開始。飯後,意猶未盡,回到安之家裡,燈光不是太亮,柔和的光線裡,卻見到一份堅毅的眼神,一雙溫厚的手透著沈穩的力量。   

  此後,在逢甲的早晨或深夜,在美洲、歐洲的春天或秋天,時而眾聲喧嘩、時而沈思不語,有著汗流浹背、更有著霜風凜冽,一次次我們因瞭解而熟悉,因熟悉而更瞭解,體會同行就有力量,沒有遲疑,有的只是信心滿滿。   

  每一回,當我們準備妥當,就將船帆昇起,迎向大海,航向天際,方向清楚,速度十足。旅途風雨可以拂面,但回程總是滿載而歸。此刻,我們或許暫且輕輕將船帆落下,選擇另外一種同行。我知道,當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,我們都會再揚帆出海,迎向萬里長風。

高承恕丁亥年於逢甲  


影片提供:逢甲大學數位媒體研製中心

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

你會唱校歌嗎?

你會唱校歌嗎?
你知道校歌的歌詞?
你知道校歌的作詞、作曲人是誰嗎?

今天”不小心”翻到民國73年的逢甲校刊(逢甲週報的前身)發現...
校歌居然改過"歌詞"..而我居然沒有注意到...><失職..

以下摘錄自民國73年逢甲校刊第170期第1版 :
1984年第12次校務會議決議將校歌第四行的「學究工商」四字
改為「大同是尚」。本校校歌是由名作曲家黃友隸先生作曲,黃純仁先生作詞,
當初製作校歌時本校是工商學院, 1980年本校已改制為大學,
今後本校將發展為完整的高等學府,師生的理想不僅是「學究工商」,
而以邁向「大同」為最崇高的境界,
故校務會議通過將「學究工商」改為「大同是尚」。

說了這麼多..還是請大家來聽聽校歌怎麼唱好了..哈..^^

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

逢甲的門戶 校門歷史回顧



  本校於民國五十二年二月十九日,正式搬遷至西屯,按第一屆校友謝京華老師的回憶「五十二年遷校時,西屯地區未經開發,十分荒涼,沒有圍牆,不知道學校界線在那裡,沒有校門,到處可以出入」。



  民國五十三年十一月廿八日,位於文華門的新校門完工,但北側圍牆直至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四日才興建完成,文華路旁的眷村仍就挨著校門口。後因學生日益增多,文華路校門在學生上、下課期間,擁擠不堪,人車共道,險象環生,於是校方出面與市府和省政府協調,要求提早開闢逢甲路,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十日,新闢校門大道逢甲路與新建校門,同時完工。




  民國六十九年,本校改制大學,將原有校門增高,背面則有當時高人言董事長所題之「業精於勤」四字,用以勉勵學生勤奮向學。



  民國八十五年,黃鎮台校長於任內著手進行校園景觀重新規畫,將校門改建,警衛室移位,並於榕榕大道前興建噴水池一座,完工後景觀煥然一新 。


  學校的發展史,從校門的改建中也可見出端倪,從文華路到逢甲路,西屯地區的快速開發,從原本軍用機場用地、四週荒涼的農田景象,到今日,逢甲路週遭的黃金地段,房價節節飆漲。一路走來,逢甲從大坑創校-暫借北屯國小-遷校西屯,有今日的成績,都是無數前人所奠下的穩定基礎,今初嚐甜美果實,無限歡喜時,應秉持著「昔日之得不足以自矜,今日之成不足以自限」之心,持續不斷的向前邁進,以達到「亞太知名大學」的美麗願景。

2008年1月16日星期三

猜一猜  逢甲校訓



  民國五十三年九月廿四日,第十七次院務會議通過修正本學院組織規程及決議以「忠勤誠篤」為本校校訓。

  按本校學生手冊上所載:

  「忠」字有從中從心,即集中心力之意。古人常云:「求忠臣於孝子之門」,”忠”字常與”孝”字並稱,意謂能盡孝者必能盡忠,故本校以「忠」字為校訓之首。

  「勤」字可解釋為孜孜不倦,埋首苦幹的意意,”勤”字與”儉”字並稱,勤儉是個人自強之道。

  「誠」字從言從成,有真無欺之意。我們常把「熱誠」二字合用在一處,能以熱誠待人者,彼此必能互助合作。


  「篤」字,有篤實踐履之意,又有篤行不倦之意。篤行有貫徹紿終完滿達成的意思,亦即”力行”之意。
 

  四個字的逢甲校訓,潛移默化的在校園中發酵著,一如「嚴管勤教」「師愛生尊」的辦學理念,超過十五萬名逢甲校友,秉持著忠於事、勤於學、誠於心、篤於行的精神,在各行各業貢獻所學。

  加油...逢甲人。

Say Goodbye - 勵志園


  這個地方是哪?在逢甲校園裡嗎?是的,它曾經是逢甲校園裡的一景,勵志園。民國六十六年在高人言董事長與廖英鳴校長的指示下,由建築系與都市計劃系老師精心構思出的一個休閒園地,並由高人言董事長命名為「勵志園」,於同年四月一日完工啟用。
  
  勵志園原位於女生宿舍與工學館之間,旁有第一招待所,從照片中我們隱約可以看到第一招待所與工學館,然一招與工學館於日後均經過整修,已照片中的模樣有了些許的不同。園內有一優美的同心圓曲線,配以步道動線,與弧形廊道相通,用為緩衝校內建築外型直線的感覺,烘托逢甲建築魅力,使原本嚴肅的空間,平添了幾分熱鬧的氣氛。

  
  位於女生宿舍前的勵志園,擁有最佳的地理位置,每當男女同學約會結束後,男同學送女同學回到宿舍門前,離情依依,天天都在勵志園內上演著。
  
  民國八十八年,學校二期景觀工程開工,拆除勵志園與第二招待所,並將第一招待所加以整修,勵志園從此走入歷史。

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

榕榕大道的過去與現在



  榕榕大道是逢甲校園景觀的主軸線,民國五十二年逢甲從北屯搬遷至西屯,當時的西屯一偏荒涼景象,附近都是水田,上學走的是田埂路,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就跌到田裡;校舍的建地原是軍用機場,石頭、雕堡等遍佈四周,在這一片荒蕪的校區裡,張希哲校長在現在榕榕大道的現址上種植45棵大王椰子樹,後因機場用地椰子樹的鬂根不易生長而逐漸枯死,在陳玉宣校友的建議下將土地翻新,改植榕樹,才有今日綠葉成蔭的「榕榕大道」。






  初具雛型的榕榕大道,在全體師生的照顧下,日漸成長茁壯,而其貫穿校園,位於校園行政與教學區的中心位置,重要性可見一般。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十九日,校園環境改善小組成立,以李元棟總務長為召集人,提出改善校園環境的構想,並決議調整交通系統,擴大行徒步區。經多次協調會議與公聽會,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十六日榕榕大道景觀工程正式開工,同年十二月廿四日完工。






  舖上地磚的榕榕大道與星散的草坪連成一體,形塑出獨特的校園意象,師生來往行走於上,有形無形間隔絕了校門外文華路的喧囂。